En
电子画册
学术研究
范迪安:小 引
发布时间:2015-10-09 来源:原创文章 浏览量:2356
字体大小

 小 引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徐勇民先生来电请我为他的“新书”写个短序,我欣然应允,因为我们是美术界和美术教育界多年的同行。十年前我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曾到湖北美术学院驻留一周,与勇民院长多有交流,那次从武汉回到北京,我即赴任中国美术馆,现在又回到学院工作。我深知在学院从事管理工作的艺术家同行们都长期处在“忙里偷闲”搞专业的状态中,管理是主业,自己的专业只能是副业,要挤出点时间作画很不容易。勇民当然也是这样。我以为他要出的新书是画册,自然应该为他的艺术写几句短评,以尽同行之谊,也借机了解他艺术的特色。说实话,我们任着现职的院长们见面谈的都是学院的发展、教学的改革、校园的建设等工作话题,很少有时间谈艺术本身特别是自己的艺术,因此,我想看的首先是勇民的画。
 
但是,“书”的打样送到我面前,却不是画册,而是真正以文字为主的书。两册《新建文档——徐勇民札记》林林总总、满满当当、密密匝匝,汇集了他多年写的各类文章。这很让我惊异和惊喜!没想到勇民在事务与作画之余,能写出这么多文字,这首先足见他的勤奋——勤奋地感受、勤奋地思考和勤奋地写作。画为心声,文为思迹,这些文章贯注了他持之以恒的学术情愫,这些文字透溢出他丰沛的才情,这是我匆匆浏览这份“文档”的第一感触。在他“双管齐下”的成果中,他的整体形象显得更加清晰。
 
经过编排的《徐勇民札记》呈现出有序展开的结构,其中既有他对学院和湖北老一辈艺术家的评论,也有结合读书阅画对当代美术的见解,既有游踪海外对国际美术的观察与认识,也有自己人生经历中触景生思、及物抒怀的随笔......这样的结构使人看到,他的札记文字是一个自足的世界,在思维与感兴、修养与才情的交融中展现出他精神世界的整体性。用大的词来说,这里面有他身处这个时代的文化抱负和责任意识,用小的词来说,这是他的学养和性情的自然流露。例如,在“为了纪念的回望”这个版块中,可以读到他为前辈艺术家用心撰写的评论,他总是从自己的真切感受出发去讲人物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真挚的情感,写人写事之际,如同持线条白描的手法,精微地勾勒出人物的特征与神情,也延展出宽阔的背景,结合美术的历史、美术教育的进程对艺术先贤做出评价,同时阐发自己的思考,其中的学术立点之高、分析视野之宽以及朴素亲切的文辞,都特别富有学术意涵,并显示出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再如,“文档”中“沿着太阳走去”这个版块也是别有新意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家走世界、看世界、画世界,堪称一块独特的风景,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宽阔的文化情怀,而随着对世界的了解,不仅开阔了自己的文化视野,还由此形成新的文化自觉。我曾看过不少画家同仁写的海外现场的文字,深感这是一种中国画家关于世界艺术的备忘录,评述他人之时也提示自己。在勇民这部札记中,可见他既“写实”、又“写意”的视角,在这些“掠笔”、“手记”、“速写”和“漫笔”中,他记录了踏访他乡的实感,不乏异域的人情风物,但是夹叙夹议的字里行间,又有着对世界人文遗产的关注和对艺术状况的分析,将“行路”作为一种修为,在观察中注入自己的文化判断。我相信,这些文字对于读者来说,可以沿着艺术家的目光去感受世界,对于勇民自己来说,是一种潜在地提升文化识度并能作用于管理工作的学养。
 
勇民的“札记”如此丰富,文笔也如此清新、自然、雅致,很显然,我这里不能一一述评他写的那么多精彩的篇章。实际上,他的这两册“文档”也是两本图文并茂集,里面还收入了他大量的水墨和速写,既有行旅游观的域外兴笔,画的很有感觉,捕捉了大的影像和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景致;也有入夜静思的随意之作,画出了心接寂寥的感触和笔生禅意的兴味。看到他的这些小品,也满足了我看他画作的愿望,因为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他的艺术修养和在笔墨语言上的特色,于随机所发之际更见一种淡然、质朴、从容的心性。实际上,无论是作画、作书还是作文,学问的规律都是一样的,是大家的话,他的内在总是通融圆洽的:经历、体验、睿智、才情、感性、笔意等都会自然交织为一体,形成一个真实的整体。
 
勇民请我作序,我实在来不及细读他的这么多文字,写出一篇像样的序文,只能是带着欣喜之感和钦佩之情,写这么一段小引。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这份“文档”编得精美,从内容到开本与设计都适合阅读,我希望有更多朋友喜欢,也通过阅读认识勇民。
范迪安
2015年8月27日匆就于中央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