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电子画册
新闻公告
暑假,来武汉美术馆探秘馆藏作品,发现惊喜
发布时间:2022-06-30 来源:原创文章 浏览量:1892
字体大小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李霞

视频剪辑 徐颖

 

《繁星集——武汉美术馆馆藏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近日与观众见面了,恰逢暑期,市民有了好去处。

武汉美术馆

6月30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汉美术馆探访发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展厅观看展览,还有外地大学生放暑假了到武汉美术馆来看展。

观众一路参观,一路发现惊喜

据展览主办方介绍,武汉美术馆近几年共收藏了20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青年艺术家作品。本次展览,馆方从中挑选了部分作品呈现给观众,在对青年艺术家收藏成果进行梳理与展示的同时,希望江城市民能够从中感受到70、80后艺术家的活力与探索。

6月30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展厅探访,发现武汉观众的艺术水准还是挺高的。

《向大师致敬——寻找汉斯·荷尔拜因》

黑袍子、红头巾、飘在空中的烟斗,桌前有翻开的书页,构成了一幅奇异的景象。在艺术家金沙的一件工笔画前,有观众笃定地说,“原来艺术家是把汉斯·荷尔拜因的一件肖像名画中的人去掉了,只留下帽子、衣服、烟斗,通过工笔绘画呈现,又产生了不一样的艺术效果。”这件作品的名字是《向大师致敬——寻找汉斯·荷尔拜因》。

《今古奇观》系列

观众一路参观,一路发现惊喜。黄女士看着《今古奇观》这个系列的作品,又看看作品说明,说:“这两件中国传统服饰,看起来好像棉麻针织的效果,看了作品说明才知道,这是报纸编织而成的,真的想不到。”当新闻纸变成了中国传统服饰的载体,今和古也在这里交融。黄女士是一名80后妈妈,她带着读小学的女儿和侄儿一起来武汉美术馆看展。她说,每年暑假,都会带孩子来武汉美术馆,孩子特别喜欢画画。“让她来开拓眼界,知道艺术不光是可以用画笔去画,还有多种样式。”黄女士说。

外地游客打卡了黄鹤楼、江滩,还要来这里看展览

观众在作品《荒野怪客》前

一名女孩在艺术家李昊的作品《荒野怪客》前驻足,让身边的弟弟给她和画作拍一张合影留念。

“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件作品?”极目新闻记者问她,她说:“这幅画,首先画面非常简洁;但仔细看,黑色的一团里,好像有一个人在里面,让人产生一些联想和思考;床是白色的,有体积感,给人很舒适的感受。”女孩说,她是从外地到武汉来旅游的,是常州工学院大二的学生,学的是美术,已经去过黄鹤楼、江滩了,明天就要离开武汉,特地来到武汉美术馆观看展览,“看到这些作品,觉得都挺有意思的”。

观众观展

暑假的到来,展厅的学生群体也明显多起来。记者探展时,还碰到来自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放暑假了回武汉,来这里看展览。他们都表示,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好看、有趣。

武汉美术馆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

 

展厅实拍

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在展览《前言》中写道——“武汉美术馆2008年迁于此地,从此焕发生机,从这个意义上讲,武汉美术馆是一个年轻的馆,因为年轻,所以关注青年。当今社会,青年不再‘无知无畏’,而更多表现出:有勇有谋、才华横溢……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我们身边的青年艺术家正是如此,他们大多学贯中西,身份在传统和当代之间切换,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2011年,我馆启动了青年艺术家研究项目——‘江汉繁星计划’,该品牌展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从风景到人文风景(2011)、创异的喜悦(2012)、渐(2013)、气候(2014)、解放的皮肤(2016)、天桥——交叉的经验(2019)、情动(2021)。

2018年,我馆推出‘7号实验空间’项目,陆续推介了七位新生代青年艺术家及其个人艺术项目。

两个自主策划的品牌展览均以青年艺术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群展、个展的方式发掘具备潜力的新锐艺术家,以展览呈现、学术研讨、作品收藏等方式推介和支持他们。这一方面展示了武汉美术馆一以贯之地对待青年艺术家的开放包容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武汉美术馆这个平台搭建起策展人、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呈现青年艺术家在当代艺术发展生态中的面貌,使武汉美术馆成为全国乃至亚洲地区青年艺术家研究的阵地。”

展览海报

 

作品赏析——

钟雨《诗集》材料:山羊皮意大利手工印刷纸张 12.5×18.2CM 2017年

李昊《地下室手记》 综合材料 122×183CM 2016年

郭蕾蕾 《敦煌之一莫高蒙太奇》 第2版 2015年 100×26×2.5 装置

(作品赏析图、展览海报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周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