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7年4月21日——5月10日
展览地点:武汉美术馆3、6、7号展厅
总策划:樊枫
策展人:张文博
学术主持:于明诠
艺术总监:高小林
展览总监:宋文翔
平面设计:武汉朗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代楷
空间设计:程俊
展览助理:吴梦诗
学术活动执行:林丽、贾依云
媒体宣传:蓝天、简玉琴
展览组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于明诠、王南、刘宇、刘永茜、宋文翔、张文博、高小林、彭于虎、樊枫、薛苏北
展览前言
文/樊枫(武汉美术馆馆长)
在我山东个人画展研讨会上,有理论家提出了书法用笔对于中国画的影响与作用,以及“骨法用笔”、“书画同源、同宗”等话题,引起了不少参会理论家的讨论和共鸣。中国书法与绘画在笔墨问题上恒久不变的取向是书写性(或者说写意性),这种内在的共通性是中国艺术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源。以我的笔墨经验来看,线性思维的中国书画在用笔方式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远的不说,就近代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来看,他们在书画用笔上表现出的共性,成了他们各自艺术的标志性语言。无疑这样的艺术表达方式既是“传统”,也成为了中国艺术形式语言中的“标志”。
2016年,由武汉美术馆自主策划的首届“书风——当代中青年书家邀请展”得到了书画界的一致好评,也让观众了解到武汉美术馆对书法展览的学术定位。时隔一年,我们推出“书风·当代中青年书家邀请展(第二届)”,本届展览将继续延续上一届“书风”展览的学术立场, 以“开放的传统”为主题,以更加多元开放的立场探讨传统在当下的深层内涵,以及书家在面对新的审美资源时的自我取舍与传统重构。一切美的造型及自然形态都可能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新的灵感,不论是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系统的文人书法或者是以秦砖汉瓦、北朝造像题记为代表的金石碑版,或是民间无名氏的刻符都是书法可以不断被利用的资源。
“传统”需要延伸,开放的传统便是从认识上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积极的认识传统、定位传统,发现新的审美资源,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作。
本届展览共邀请国内书法创作上有代表意义的10位书家参展,共展出作品60件,这些参展作者既有高校书法专业的教师,也有活跃在当代书坛的青年才俊,他们大多经历过院校的书法专业化教育。展出的作品既有楷书、也有行书,既有篆书也有隶书,可以说这些作品从一个方面呈现了当下中青年书家的创作的最新成果。
一所美术馆除了服务地方文化,为观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展览形式,传播美好,培养大众的审美品位,更重要的是引领观众学会欣赏更高层次的艺术。
最后,祝展览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