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电子画册
展览资讯
彼城:里外的视角——中德摄影师眼中的武汉

    ☞  彼城:里外的视角——中德摄影师眼中的武汉
    ⊙  开幕时间:2017年7月25日下午16:00
    ⊙  开幕地点:武汉美术馆6/7号厅之间
    ⊙  沙龙活动:都市现代性与摄影
    ⊙  沙龙时间:2017年7月25日下午14:00
    ⊙  展览时间:2017年7月25日至8月17日
    ⊙  展览地点:武汉美术馆6、7号厅
    ⊙  主办单位:武汉美术馆、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

    ▩  展览前言

    文/樊枫(武汉美术馆馆长)

    摄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城市化的进程产生了一种密切的关系,而今,无数的镜头见证了城市的生长,记录着城市发展中瞬息万变的过程。摄影师游走在城市街头,用他们的眼光来打量城市,以他们的视角来呈现一座城市独特的人文面貌。武汉作为一座历史与现代共存的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时刻更新着城市景观,吸引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摄影师的目光与脚步,而透过这些摄影师个人化的镜头语言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的武汉面貌。

    2016年,武汉美术馆开启“彼城”的交流项目,今年,这个项目得以延续,与歌德学院进行合作并邀请来自德国的彼得• 比阿罗贝泽斯基先生和来自武汉的唐晶先生参与这次计划。两位摄影家在武汉开展了为期21天的驻地摄影创作,是观念态度与工作方式的交流碰撞,他们将继续为我们呈现不同的视角和多维的武汉。

    唐晶先生是一位地道的武汉人,从离开武汉到德国留学的这十年间的经历让他重新审视这座城市,“故乡这个概念在他眼里逐渐变为一个疏离的精神概念而非一个固定的地域”。自2007年开始,唐晶先生每年都会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在武汉与北京进行拍摄,城市景观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不论是之前的《生长》系列还是《美丽新世界》系列都是聚焦城市的外部空间,而这一次的驻地活动中他将目光转移到了建筑的内部,去拍摄一个个与人更为密切的居住和公共空间,以这种视角来呈现人、建筑和武汉发展历史之间的联系。

    多年以来,彼得• 比阿罗贝泽斯基先生一直都在亚洲进行着旅拍计划,他将镜头对准发展中的大城市,被城市间日新月异的剧烈变化和活力所深深地吸引,而距离上一次他踏上武汉这块土地已有三十年的时间,这其中新与旧的更替激发着他重新发现这座城市的热情。与唐晶先生将目光聚焦在内部空间不同,比阿罗贝泽斯基先生仍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城市外部空间,他擅于发现那些隐藏在城市中容易被人忽视的事物,寻觅城市的独特性和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武汉日记》便在这种框架之下孕育而生。

    一位将目光伸向内部空间,另一位将视角置于外部空间,一里一外、一此一彼,两位摄影家带着发现的眼光找寻这座城市,带着多元的视角共同诠释这座城市,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此次展览以“都市的现代性”为议题,并以武汉为样本,试图让摄影呈现一座当代的中国都市的社会动向、人文精神时代气息,探讨全球化背景下都市现代性构建的可能性。
     
    --------------------------------------------------------------------------------

     

    ▩ 艺术家简介

    彼得· 比阿罗贝泽斯基读的是政治和社会学,之后他成为了沃尔夫斯堡当地一家报社的摄影师。他在埃森富克旺根学校和伦敦印刷学院学习摄影和设计之前,他经常在亚洲旅游。在过去的16年里,他已经出版了12本著作,如《未知的神》《霓虹老虎》《故乡》《迷失在变革里》《立见天国》《个案研究: 家》《随心的布置》《生食与熟食》《钉子户》以及最近的《开罗日记》《雅典日记》以及《沃尔夫斯堡日记》。他的作品在欧洲,美国,亚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亚展出过。他获得过一些大奖,包括饶有声望的世界新闻摄影奖(2003年度和2010年度)。他在1988/1989学年是埃森大学的客座教授,教新闻摄影。自从2002年以来,他一直在德国不来梅艺术学院担任教授,教摄影。此外,他在世界各地举办过研讨展出。其中有代表性的比如在纽约的劳伦斯米勒画廊,在德国法兰克福的LA画廊,在柏林和汉堡的罗伯特莫拉特画廊以及在上海的M97画廊。2012年,他被德意志摄影协会授予艾瑞克·莎乐美摄影大奖。

    唐晶,200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专业,2006年赴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学习摄影,2013年获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大师生学位,2015年毕业,目前是一名自由摄影艺术家。艺术家的视角多元化,影像表现不仅富有冲击力更具现实与社会意义。深入思考当下人的生存环境,关注物与现实中“美学的不确定性”,对亚文化群体身份的认同,以及重新审视中国当下建筑中的文化殖民主义。镜头下记录与拍摄了许多摄影系列专题,《美丽新世界》《生长》《年轻人》等,多次举办个展与策展,并参加国内外多种大型摄影艺术展等。自2012年11月起,在国家级核心摄影期刊《中国摄影》杂志主持个人专栏《德国当代摄影大师访谈系列》,至今以双月刊的形式在该杂志发表了《摄影与中国》、《贝歇与贝歇之外》等7篇重要文章与多篇访谈对话,并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举办摄影艺术讲座。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