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9/4/19—2019/5/5
开幕时间:2019年4月19日10:30
展览地点:武汉美术馆7号展厅
雅昌直播对谈:2019年4月19日11:00
出品人:樊枫
策展人:吴梦诗
策展人文章
文/吴梦诗(武汉美术馆展览部)
科幻片《未来水世界》里人类文明遭遇灭顶,地球已然变成水球,一片汪洋,未来无望,泥土与纸张世所罕见。其中,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海行者用尽全力去守护的宝物居然是几张纸,看他那如痴如醉地嗅那张纸的表情,几乎让我们笃信此时这就是这片汪洋大海上最珍贵的东西了。也许这是海行者对于整个自然世界及人类文明的无知和向往。
中国传统书籍
从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后的19世纪,中国的传统书籍几千多年的历史,书籍制度不断变化发展。“结绳记事”开始,就有“手制书”这一古老的文化产物。从最初的“甲骨刻辞”到用竹木为材料的“简牍”再到以“绢”为材料的卷轴,直至发展到册页并沿用至今。在相应的时期,其所用材料、装订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经历了韦编(简、牍册)、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及线装等。书籍的不同形态,每一样都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思想与辛勤劳作。宋版书更是古典书籍艺术的高峰,也是世界书籍艺术的典范。
中国人自古重视书写和记录,以达到某种保存和传播的目的。《说文解字》中对书的解释是:“书”,箸也。“箸”通“著”,在这里是写作、记录、撰述、登记等意思。不仅如此,书籍还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被历代文人、学者所推崇。中国古代士大夫及文人墨客以读书为美德,熟读经史子集,把卷在手以至成为风尚。而这种文化传统促成了纸张与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以“线装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书籍承载着中华文明,以纸张成就了印刷术并且泽被四海,促进了整个世界的文明发展。
在有着如此悠久制书文化的国度,艺术家手制书这一艺术形式仍旧空缺,不免令人扼腕。甚至对大多数人来讲,艺术家手制书是一门十分陌生的艺术,也因此,了解它的历史以及意义的人更是有限。
艺术家手制书的兴起
艺术家手制书脱胎自书籍装帧艺术,其雏形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诗人、艺术家威廉·布莱克与其妻子凯瑟琳共同创作了《天真和经验之歌》,极富浪漫主义气息和神秘感的诗集为艺术家手制书开创了先河。而后在欧洲、美国、俄国等地陆续发展,伴随着现代主义的进程,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艺术家在自己的阵地探索,艺术家手制书被定义并具有艺术意义。与此同时,活跃在欧洲大陆上的其它现代主义流派,达达主义、包豪斯运动、荷兰风格派及超现实主义也积极地投身于书籍、期刊及其他出版物的创作之中。
从这时候开始,大量的艺术家们开始将书籍作为一种艺术研究领域去拓展,并陆续出现其领域自身的开创者、实践者、理论家和批评家。六七十年代以激浪派为代表的艺术家们挑战保守神秘的博物馆与画廊体制,试图瓦解艺术与大众的壁垒,扩宽艺术的边界,甚至重新定义“艺术”本身。开始选择书籍这一表现形式——价格低廉且易于传播,“书”也渐渐成为激浪派和其它艺术领域探索的主题。
艺术家手制书始于上世纪初,但由于此种形式的跨领域与争议性,艺术家手制书作为一个专业名称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出现,于1904年批评家艾乐·克莱蒙特·加纳表述为:“专指由艺术家独立创作、实现的书籍,即艺术家对整个书籍生产过程对介入不再仅限于插画、字体的设计、版式的排版,而是同时取代编辑,独立的对整个书籍创作、出版对全过程负责。”
短短几十年,艺术家手制书从一种特殊的工艺媒介变成了一种常见的跨学科艺术形式。欧美各大博物馆、图书馆都陆续设立了艺术家手制书的研究与收藏部门,艺术院校设有艺术家手制书工作室,成立专门的基金会,专门经销这类艺术品的画廊也增多。如此这些,也都指明了艺术家手制书在社会文化中的身份以及在诗学意义与艺术美学的功能。
西行有东音
中国书籍艺术渊远流长,数千年的古籍经历过不同的书籍制度的变迁,并不断衍生出新的书籍形态,艺术家手制书的出现也给我们探索实验带来更大的空间。2006年,郭蕾蕾被公派到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PRINTMAKING交流学习,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持续探索,不仅创作出大量的精美的作品,更是积极推进艺术家手制书在中国的发展。其作品形式多样,从“书籍”这一基本语词出发,探寻它的图文并茂性、视觉叙事性、独有的连续翻动性以及作品观念“复述性”的表达。
“西行有东音,寄与长河情”,展览便是沿着艺术家学习与探索的轨迹而来。因空间受限,从艺术家众多创作中挑选了三套,以期链接起“西行”与“东音”的关系。传统的书籍艺术像一座宝库,传统文化与装帧艺术在艺术家西行之路上不断延展,为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学术观念的表达提供了宽阔的领域。
《东·西》与《莫·高》适逢当下这个读图时代,短小精湛的图像取代了以长篇文字传达信息的形式。两件作品均采用摄影图片、丝网版画和手绘相结合的方式传达多重理念,在书籍装帧形式上,两页一组的形式将中国传统锁线装与经折装结合在一件作品之中。《莫·高》中将印有莫高窟壁画的图片打散并交叉摆放,作品平铺时是一副完整的图画,立时如几何森林,而翻动时画作随书页翻动,让观者感受其间艺术家所创造的智慧。《鹧鸪天》,宋代词牌名,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艺术家在正⾯的诗词书法中按照“平中仄”⾳律来划分⿊⽩灰三种⾊块。文人的“归隐”之情与当下“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在作品中展现无疑。
当下,互联网、电子邮件、电子书和其他数字技术把书籍从记录、叙事的实用功能中解放出来,艺术家手制书恰逢甘霖,使得其从传统工艺以艺术的形式进入公众的视线,还原书籍作为实体的物质存在,成为当代艺术表现的新形式与新媒介。与此同时,“它作为跨学科的内容载体和多媒体课题,就像在复杂进程中的其他时代一样,证明了自己在二十一世纪数字世界中的意义”。新媒介绝不是旧媒介的赘加物,但也决不会停止压迫旧媒介,直到它为这些旧媒介找到新的形式和新的位置,而这也是展览与7号空间的实验性与意义所在。西行去探索,东音仍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