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
2020年10月23日—11月22日
展览地点
武汉美术馆1—3号展厅
主办单位
武汉美术馆
支持单位
天津金融博物馆、武汉市档案馆
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
出品人
陈勇劲
学术主持
严长元
策展人
荆 菲
写在“艺术之城:金城银行前世今生(1930-2020)”展出之际
——————— 展览前言———————
文 | 陈勇劲
武汉美术馆馆长
“金城银行”是一个金融机构,民国早期分布于中国的各大城市。但在“艺术之城:金城银行前世今生(1930-2020)”的展览里面,通过以时间为线索的梳理,立足于建筑的角度来叙述不同时间段的功能认同,以及在某个阶段的“身份”转移对其将来的社会影响所带来的时效作用。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功能设定,都会由此引发一段历史,还有背后的故事,这些或长或短的片段,合成了“金城银行”作为建筑内在历史演变的自身结构。
如今,当武汉美术馆成为“金城银行”现在的身份,并且就在这座老房子里做了一个与之相关的展览,是希望通过对过去和今天的讲述,让观众能够在史料的浏览中、艺术品的观看里,发现和重塑“金城银行”对于武汉这座城市发展历程的作用与价值。
这座欧式古典复兴主义风格的大楼坐落在汉口最为繁华的街区,1930年由中国银行家出资兴建。清末民初的“开埠”,成为汉口贸易史上一个重要的界标,使其贸易影响力扩散至国际。
开埠后,武汉的间接对外贸易大幅增长,成为全国四大港口之一,洋行云集,汉口渐成重要金融商贸区,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城银行应势而生。从银行大楼到日军汉口陆军特务部发生在1938年,抗战胜利后大楼由金城银行收回复业直至解放后,1952 年金城银行参加了公私合营银行,大楼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拨交给武汉图书馆使用,1957 年设立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这些构成的“前世”,让这座建筑浓缩和记录了近现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变迁。
而“今生”的开始被定位在武汉美术馆的规划之初,2003年,市政府将银行大楼及其附属建筑做了符合现代美术馆功能的设计改造,2008年武汉美术馆正式入驻,2015年获得文化部评估通过,成为全国十三家重点美术馆之一,2017年入选“第二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
90年并不长,但横跨数个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变迁显然经历丰富,以至于因为可见才会可考、可读,其中“今生”托付的美术馆身份,同时肩负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的使命。
迁入金城银行的12年里,武汉美术馆始终将与武汉发生关联的专题展览和史料研究作为主要方向之一,通过持续积累,使美术馆成为观察与见证本地域社会历史发展形态、城市文明进步状况、文化艺术发展生态的中心和基地,增加了了解武汉城市文化记忆的渠道,使优秀的历史建筑、美术作品惠及更多的观众,充分实现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唤起更多市民对武汉这座城市的认同、归属和热爱。
可以说,对这些记录武汉城市历史与视觉记忆的作品收藏与保管、研究与展示,探讨城市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是武汉美术馆承载着记录、宣传武汉城市特征的重要职责。
前世与今生的讲述一定是指向未来!让更多人关注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关注武汉城市文化未来的发展,发掘具备发展潜力的新锐艺术家,一直是武汉美术馆的重要责任。此次展览的一个版块就是邀请到几位青年艺术家参与创作,通过各自作品的不同呈现方式,将“金城银行”的建筑属性转换成一个文化命题;用多样的艺术语言处理时间,最终希望能在艺术家的意图里,发现他们站在各自的知识结构之上对这座建筑、对美术馆未来的启示。
需要强调一下,“艺术之城:金城银行的前世今生(1930-2020)”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项目,能够成为十分之一当属不易,武汉美术馆青年策展人荆菲女士为之付出的努力可以想象;这个展览能够得以顺利呈现,离不开美术馆团队精准、高效的合作,感谢他们的智慧和勤奋。纵观上下,很明确的是策展人会在展览陈列中将其结论指引到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陈述,如同站在将来回望今天,能像今生我们讲述前世的故事一样的激动和欣慰;这个结论就是关注青年,将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的发现和传播,贯穿到武汉美术馆未来的发展主线里,使之成为人文和情感关照下的“艺术之城”。
2020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