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次“侯登科摄影回顾展1978-2002”巡展第二站——武汉,将根据武汉美术馆的特点量身定制,全面展出侯登科的经典摄影作品以及原作150余幅、手稿、文稿、底片、自画像等。此次展览在作品制作上均按照国际博物馆收藏级水准呈现。展出的作品均由著名摄影家付羽、侯登科的学生及著名摄影家路泞手工制作明胶银盐照片,耗时19周之久;作品的装裱等工艺亦严格按照博物馆收藏级别制作。
展 览 前 言
---PREFACE---
文 | 策展人:李媚、于德水、孙粹
▨
侯登科离世十三年了。十三年之后,我们举办“侯登科摄影回顾展”,首次对侯登科的摄影成就,精神历程进行梳理与回顾。这是一次对侯登科的重新认识与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侯登科继续着与我们共在的生命。同时,这也是一次在中国当代摄影史背景下展开的个案研究。
侯登科以他短暂的摄影实践在岁月风尘之后,重新显现出了持久而厚重的生命之力,留给中国摄影一份宝贵的遗产。因为他的存在,中国摄影有了独特的摄影观看,有了与世界摄影大师比肩的中国摄影家。
侯登科留下了时代变革中西部农村平实、诚信的历史众生相,他的影像与摄影家本人共同成为了历史。
作为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启蒙的一代,侯登科用饱经磨砺的精神与情感显现了追求信念的受难。这种“不合时宜”的精神正是我们失落的珍贵之处。
回顾展作品复原了侯登科影像的材质形态,在数字化洪水般涌来的时代,希望籍此重新感受银盐时代的厚实与湿润。由摄影家付羽、路泞制作的展览作品,既是二代摄影家的对话,也是他们用心于摄影美学而作出的美好诠释。
流泪撒种,必欢呼收获。此时,无论侯登科是不是置身于我们中间,收获的笑意一定洋溢在他的脸庞。
——李媚
写于2016年4月
侯登科于中国摄影的意义,更在于其影像生长的力量来自本土,其时的文化滋养之源、以及全部的探求历程和思想的本土化。亦正是这种基于文化本土的立足点,使得侯登科的摄影具有了自摄影进入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段中的史学个案价值。
侯登科的摄影和对影像背后的思想探索,不仅具有重构摄影与中国社会现实相联系的文化定位的意义,在今天来看,他还以其过程的完整性和个案的典型性,而成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观察中国摄影发展的一个代表。如果说,特定的社会现实条件是其道路必然的话,那么又正是在时代的局限与抗争之中,侯登科用他摄影的生命实践,达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标高。
——于德水
写于2016年4月
在侯登科和侯登科所代表的摄影方式逐渐淡化的今天,为什么要举办侯登科摄影回顾展?
其一,侯登科作品的影像意义及创作经历与越众历史影像馆的定位非常契合,越众历史影像馆作为一个以“历史影像”为基点的新兴博物馆,着重研究与传播中国历史影像。而侯登科作品让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看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及当时人民的生存状态,这是影像馆策划此次回顾展的社会历史维度。
其二,在大数据的数码时代,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当下,我们再次面临摄影艺术与技术的问题,侯登科作为中国当代摄影史的典型个案,其见证了摄影由意识形态工具回归文化属性自身的过程,对其个人及时代背景的研究对中国当代摄影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三,在物质膨胀、崇尚享乐的当下社会,侯登科个人自觉的受难精神尤显珍贵,同时也借机向靡靡不知所向的世人敲响警钟。这是展览的社会文化价值所在。
影像总能最直接、最有力量地表达事物的本质,希望本次回顾展能对当下中国现状、中国当代摄影新生一代具有一定的启示,更希望本次展览的社会文化价值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最后,诚挚感谢为此次回顾展倾心付出的侯登科家人、各位前辈、同行、同事和朋友们!
——孙粹
写于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