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电子画册
学术研究
殷双喜:变古则今 赋彩制形
发布时间:2015-04-30 来源:原创文章 浏览量:2597
字体大小

                          变古则今  赋彩制形
                               殷双喜

    中国画中色彩的运用,难点在于“形色相和”,和则气韵生动,不和则形迹宛然,画无生气。这说明,中国画中的色彩系统不是一个单纯自足的色彩系统,而是在与水墨的黑白系统(或黑白灰系统)互补共生、对立统一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这一点与西方油画的色彩系统是不尽相同的,它的创新难度也在这里。

    对于中国画来说,借鉴和运用中外美术史中的色彩经验是艺术创新的应有之义,而从中国文化与艺术的传统中探索中国画独特的色彩表现语言,则是当代中国画家有可能在前人的艺术高峰上走出新路的一种历史使命(另外一个可能的探索之路,则是绘画的空间关系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实验水墨运动兴起,涌现了一批重要的水墨艺术家。进入21世纪以来,“水墨”概念得到广泛运用,已成为“中国画”的替代概念,虽然强化了其“现代性”,但也与中国绘画史的传统渐行渐远。而中国画的当代性,其艺术语言的演进与拓展,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中寻找最为根本的生长点。

    本次展览的主题为“色界变象”,旨在探讨中国画的当代转型,研究中国画的色墨关系,以及色彩与物象,色彩与图形、色彩与观念等。从“大中国画”、“大美术”的视野出发,观察现代中国画艺术中色彩运用的可能性与边界,展现当代优秀的中国画家以不同的色彩媒介、表现形式所进行的语言探索和观念拓展。

    这次展览延续了武汉美术馆对中国水墨艺术持续研究展示的学术构想,邀请了来自全国的十二位重要的当代中国画家,展现他们的近期创作和精心探索。对于这些画家来说,语言怎样在观念表达中恰如其分地展开叙述,工具和技术怎样在创作中推动表现的力度,笔墨与色彩怎样在艺术家手中魔幻般地超越原本的文化属性,始终是问题所在。如果说现代艺术发展的作用是视觉形式的拓展,后现代艺术则是把艺术变为无所不在的生活—感觉状态,这是从“形”到“态”的演变。从参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中国画家在笔墨与色彩、造型与图像、工笔与写意、传统与现代等不同方向所进行的学术耕耘,看到他们为建构具有中国气派、文化特性的当代中国画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2015年2月11日

殷双喜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执行主编、策展人